对于咪咕在体育赛事方面的布局。相关分析指出,一方面,体育赛事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。传统体育营销重PGC内容宣发,本身是很多企业的营销利器。企业通过高资源消耗抢代言,在赛事中做品牌广告。长此以往,咪咕就与品牌商产生联结,以便日后开展合作。
另一方面,体育赛事具备竞技性、观赏性等特点,某些大众性体育赛事能吸引很多观众,对于以引流、分发、变现为逻辑的互联网平台来说,可以更好地进行商业化变现。
从成本角度看,其面临的压力就不容小觑,要知道,近几年的内容版权费用一直居高不下。从可考的数据来看,2015年体奥动力与中超公司签订5年全媒体转播合同,金额达80亿元。2017年腾讯花费5亿美元(约合32亿人民币)成为未来5年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。
世界杯的转播价格同样高昂。据媒体报道,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大陆转播权,央视仅花费2400万美元买断,2010年和2014年涨至1.15亿美元,而在2018年、2022年已经上涨到3-4亿美元左右。
回到咪咕本身,虽然近两年版权价格逐步回落,但从平台公开的10亿元俄罗斯世界杯直播权、4年2亿美元NBA联盟通版权来看,版权支出成本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。
而从引流效果看,频繁押注体育赛事的风格或也限制了咪咕自身的发展。前述分析人士指出,部分体育内容仍较小众,关注度较低,投入产出无法得到良性回报;而奥运会、世界杯等受广泛关注的体育比赛,带来的热度具有短时性、周期性,并不能为咪咕持续引流。
相关数据显示,在东京奥运会期间,咪咕视频App下载量大幅增长,月活用户突破3600万,环比增长14.5%,但在奥运结束后便骤减1100万。
而在北京冬奥会期间,由于解说嘉宾王濛的出圈,咪咕的日活用户数大幅提升近10倍。但在赛事结束后,就迅速从Apple Store免费应用下载榜第二名一路下滑,并很快掉出了榜单。
“持续提供优质内容,是咪咕留存新用户的主要方式。”这是咪咕视讯运营总编张曙光所希冀的,然而,相对垂直小众的体育赛事能否长期为咪咕带来可观的用户,以及更多的变现形式?这还需更多的时间检验。
11月15日,在CDCC主办的第11届数据中心标准大会上,京东云成功举办数据中心产业专题论坛,聚焦大模型时代下的数据中心技术热点,重磅发布“京东云AIDC智算产品组合”。
近日,国产医疗剧《问心》频频登上热搜榜,其中,在第19集心脏搭桥手术剧情中,细心的观众发现了医生们使用的DSA显示器来自国产品牌海信,这一细节在视频弹幕区以及社交媒体引发大量讨论,除了对国产品牌进军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自豪感之外
今年京东11.11,京东采销直播间成为“最亮的星”。临近京东11.11最高潮,京东金融小哥开始频频“闯入”京东采销直播间,狂撒大额支付券和免息券,在全网最低价的基础上再添把火,为消费者创造实在的“线